查看原文
其他

收割19亿票房的《我和我的家乡》,够鸡贼的!

黑羊5 流量公园 2021-04-03

作者丨黑羊、兴兴
来源丨流量公园(LLpark001)
 
如果你还没看《我和我的家乡》,说明你仅仅走在国庆院线19亿流量的边儿上。

这部电影在流量的操作上可谓“鸡贼”——以更“短”的宣发策略吸引年轻人,在主流献礼片中,这些首次尝试,都为《家乡》收割流量增添了砝码。


创作
 
本以为《姜子牙》会成为国庆档院线不可超越的票房收割机,不想被《我和我的家乡》甩了好几条街。
 
本以为《我和我的家乡》仅仅站在主流的层面上为国庆献礼,不想却被里面的小人物、小生活的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。
 
这是小故事的大力量。
 
豆瓣上的国庆档热门电影评分,《姜子牙》7.0分;《夺冠》7.3分;《我和我的家乡》7.4分,相差并不悬殊的情况下,《姜子牙》明显后劲不足,除了编辑饱受诟病,后疫情时代下,人们取暖在先,更愿意看到小人物生活中的悲欢离合。
 
《我和我的家乡》用五个个体故事展现了“扶贫”这一主题,9名导演,数百明星参与。
 
流量的力量在这部电影的票房中体现。
 
这是一部妥妥的主旋律电影,仅从名称上就能找到去年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影子,二者的形式也一样——用短故事展现生活细节,又是在描述大时代。
 
电影的总制片人的张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:在一开始就和创作者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。更重要的是,他并没有以任务的态度来对待这部影片,而是回归到了创作最开始的地方,让故事属于故事,让创作属于创作。
 

好的故事配的上好的流量,除此之外,《我和我的家乡》力争和这个“短”时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。
 
比如在影片中,每个单元之间切换,都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竖屏短视频模式——在无数的屏幕中,挑出那些有代表性的故事,再娓娓道来。
 
张苗认为,这种表达方式契合了这个时代的特征,所展现的故事,也是当下的“我们”的表达。
 
即便是在宣发上,制片方也选择了拥抱短视频群体和后浪网民群体。比如在抖音上有“上抖音拍家乡”全民活动;B站上也有《我和我的家乡》电影幕后纪实节目这样的影综,还推出了“家乡与我”系列短剧,甚至还和央视合作先网后台的直播活动……
 
很显然,制片方在为内容搭建一个流量舞台,但想要获取足够的流量还远远不够。
 
接下来,是时候展现明星们的流量实力了。
 

 
选角

《家乡》每轮宣传最受关注的,是它豪华的演员阵容,眼花缭乱的选角策略。

毕竟不论题材是不是主旋律,只要自己喜欢的爱豆尽情展示,观众就会走进电影院为他们买单。
 
《家乡》的一部分角色,延续了去年它的大哥——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人物形象。比如老北京葛优在宁浩的《北京好人》中再度亮相,名字还叫“张北京”,职业还是开出租,连戴了一年的奥运应援帽子都没换。
 

和葛大爷对手戏的,是今年火得猝不及防的大姐“敏敏子”刘敏涛。大姐刘敏涛纵横演艺圈近30年,女主演了不少,好剧本一个接一个,都不如今年,好像被《红色高跟鞋》转运了,泼辣的红裙和翻白眼的表情也成了标志。
 

另一个从《祖国》继承来的05后小演员韩昊霖同样瞩目。去年韩昊霖在《祖国·夺冠篇》中饰演上房修天线的“冬冬”,“让徐峥导演当场落泪”,还在热播网剧《庆余年》里出演了童年范闲。今年徐峥又把他请到片中,和乡村教师范伟搭戏。
 

这一单元里,徐峥也延续了和张译的合作,徐峥还公开表示:“之后我还想找他合作,因为张译在片场也是会时常帮忙指导别人演戏要领,我这个导演肯定省很多事情。”
 
熟悉的面孔还有黄渤,在《祖国·前夜篇》里,黄渤一改一身痞气,一本正经地演了一位有脾气的知识分子工程师。不过观众对《家乡》有不同的期待,因为黄渤搭上“唐探组合”王宝强、刘昊然——这部戏请来喜剧演员正经地拍喜剧了
 
最后一单元里,开心麻花的沈腾、马丽重出江湖,也是一大卖点。毕竟当年《夏洛特烦恼》拿下百花奖多个奖项,今年影院复业后也挤进了复映片的第一批。
 
总之,《家乡》一方面邀请了百亿票房艺人吴京、邓超、王宝强,同时拥有老牌喜剧天团葛优、范伟。

为了获取年轻流量,《家乡》在选角色时候也秉承“鸡贼”的态度——小鲜肉、流量明星都收入囊中。电影请到了王源、彭昱畅、李易峰,甚至拉来主播李佳琦、薇娅,还有唱民谣的郝云来客串……

全年龄段都能找到熟面孔,票房起点就不会低。
 
 
喜剧
 
有了符合时代表达的创作、宣发,吸引眼球的流量明星,《我和我的家乡》还缺最关键的一点——让观众高兴。
 
因为众口难调,这恰恰是这部电影最为“鸡贼”的那部分——以小故事呈现大生活。
 
比如你可以在看《夺冠》的时候为女排加油鼓劲,但《夺冠》终究是在讲述你无法触及到的别人的故事。在《家乡》中,当接地气、有烟火气的生活细节被丰满地展现出来时,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身边人的影子。
 
这些是出租车司机、乡村教师、纪录片导演、民间手艺人、种苹果树的老板、放弃出国进修选择下乡扶贫的村支书……每个故事都是普通人的故事。
 
观众的共情感和这些小人物的命运连接在一起,建立在电影的喜剧基调之上。
 
是的,某种意义上,这是一部让人发笑和感动的电影。
 
“电影要有一个恰当的内核,可以去表达农村扶贫、脱贫攻坚决胜这一年的社会情绪。我们觉得这种情绪就是‘喜迎小康’。”
 
喜——给了这部电影很重要的意义。张苗在采访中定义,《我和我的家乡》内核就是喜剧,这一点迅速和联合创作的五位导演达成了共鸣。
 
而尤其是在疫情之后,人们长期紧绷的情绪需要透过一种窗口去表达,喜剧成了这种情绪宣泄的出口。
 
此外,《家乡》终究是商业片,电影要票房。
 

除了喜剧,《家乡》也加入了令人感动的温情因素。
 
比如《北京好人》、《我家有个ufo》、《归乡之路》这三个单元更多在喜剧方面抖包袱,让观众在观影前半部分就体验到了放松,愉快,喜剧的氛围。而后半部分的《最后一课》、《神笔马亮》同样带动观众的情绪。

笑着笑着就哭了。
 
这就是这部电影收获票房获取流量的全部吗?还差最为重要的一环。
 
上半年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超长寒假plus,是否记得年初“当你放假第一天回家,你会看到热情的老妈”,那首抖音神曲不仅让博主涨粉500w,也让“回家”这一主题增添了新的共情——之后“离家”成了漫长郁闷的主题。
 
这种情绪蔓延到国庆档——当城市人挤到乡村体验另外一种“鸡贼生活”时,这部电影19亿的票房和流量渐渐显露出它的本貌:我们正在经历的乡村扶贫以及过程中的悲欢离合,早已通过银幕深深的烙印在心里。

阅读更多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